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綠色金融備受各界關注。中金公司預估2021年中資綠色債券有望迎來最多高達8000億元人民幣的創紀錄發行。
綠色金融都有哪些類別?中國資本市場如何把握綠色金融新機遇?中國碳交易市場如何發展,前景如何?
“雙碳”時代來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0年的9月22號的第75屆聯合國大會的一般性辯論上向全世界鄭重地宣布中國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愿景。習近平表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的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與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實現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我們今天說的“雙碳”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具體來看,碳達峰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二氧化碳的最大年排放值,其核心就在于碳排放的增速逐步降低,到最后增速是負的,這就是碳達峰。碳中和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直接或者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的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實現溫室氣體的凈零排放。它的核心在于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的大幅降低。
也就是說,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于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不是真正的零排放,而是一個對沖的概念。碳中和對二氧化碳絕對量下降的要求更高,所以實現的挑戰和難度也就更大。
何為綠色金融?
2016年在杭州召開的G20會議專門成立了一個綠色金融研究小組,該小組發布的綠色金融綜合報告對綠色金融做了一個非常明確的定義。
綠色金融是指產生環境效益以支持可持續發展的投融資的活動,這些環境效益包括減少空氣、水和土壤的污染,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提高資源使用的效率,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并體現其協同效應等。
同時,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七部委聯合發布了一個叫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在這個文件當中,綠色金融是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應該活動,也就是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所提供的金融服務。
綠色金融的內涵建立在綠色經濟基礎之上,用金融的方法和手段來促進綠色經濟的實現。實現綠色經濟的核心是要求將環境的外部性的內化,這個是一個經濟學的專門的術語“外部性”( externality),即在生產和提供服務的過程中一定會產生外部性,主要指對環境的影響。這部分成本原來不是沒有人買單,誰買單?全社會買單。
現在要把它內部化,把外面的外部性要內部化,原來你不用考慮的成本現在要考慮了。通過相應的措施使得環境因素進入到每個企業,你的利潤函數或是消費者的效用函數當中,原來不用付費,現在企業要變成成本,對消費者來講就是費用。
到時候你要看看你每天出行時有沒有額度,沒有額度對不起,你的車發動不了。除非你再去付費你才能上路,使得生產和消費向綠色的行業和綠色的產品能夠發生傾斜。
綠色金融的典型做法
傳統的實現綠色經濟的方法主要是通過財政手段,向綠色的產業和產品進行補貼或者是稅務的優惠,或者向非綠色的產業或者產品增加額外的稅,比如說環保稅,這些手段可以使得綠色產業和產品的投資回報率上升。非綠色產業的產品的投資回報率下降,從而使這些企業改變生產決策,這是傳統的方法。
綠色金融是通過市場的方法、金融的手段來實現綠色經濟。比如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大對綠色行業的融資,政府的部門在制定政策的時候向綠色環保的行業提供一個金融的便利。綠色金融有很多產品,比如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投資基金、綠色保險、綠色證券基金,還有碳交易、碳資產、碳衍生品等。
綠色信貸
在中國,95%以上的綠色金融產品是綠色信貸,指銀行用比較優惠的利率或者是其他優惠條件向有環保效益的項目放貸,或者對有負面環境效應的項目進行貸款的限制。2020年底綠色貸款的余額已經將近12萬億,占了綠色貸款總量的近7%。這些貸款主要去了兩大類,其中一類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另一類是電力、熱力、燃氣和水生產和供應業。
綠色債券
除了綠色信貸,還有綠色債券。綠色債券的募集資金主要是用于支持節能減排技術的改造、綠色城鎮化、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新能源開發利用、循環經濟發展、水資源節約和非常規水資源開發利用、污染防治、生態農林業、節能環保產業、低碳產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點,以及低碳示范等。
企業綠色債券的發行高峰發生在2019年,發行數量將近350支,總規模達到近3000億。它的產業的分布主要還是交通運輸、電力、熱力、建筑業。綠色債券主要有三方面的優勢:
1.綠色債券能夠幫助發行企業進行融資,通常他的融資期限是比較長的。
2.和普通債券相比,綠色債券的發債的門檻比較低。比如綠色企業占募集的資金占總投資的比重可以達到80%,高于普通企業債的60%以上,并且綠色公司債券募集資金占總投資的比重上限可以達到100%。
另外,綠色企業債可以非公開發行。還有就是綠色企業債不受凈資產40%的限制。同時,綠色債發行的效率比較高,它的時間短,而且有綠色的專門的通道。所以這是它的一些優勢。
綠色股權融資
除了綠色債券,在股權融資方面,還有綠色的私募股權投資,私募的風投,私募的PE和VC主要專注投資于綠色產業和公司的這些投資基金,與普通股權基金相比它的作用是一樣的。
但綠色股權基金不僅能夠為那些綠色環保領域的上市公司提供資金,同時也能提供經營管理的服務。一般來講它的投資期限比較長,更關注未來的長期收益。所以很多從事環保的中小企業或者創新企業很難從銀行貸到款,股權融資是對的一個非常有效的補充。
綠色的證券基金
綠色的證券基金有助于提高綠色金融產品的市場的流動性。國外已有流動性比較好的綠色證券基金的產品,比如說納斯達克的清潔指數、日本綠色35指數、標準普爾全球清潔能源指數等。目前中國還剛剛開始,與國際的這些同行相比,發達的市場相比我們還有一些差距,但是我們已經看到了有一些公募基金他們主題就是低碳、綠色,比如匯豐的低碳先鋒早在10年前就已經成立,現在管理的資產規模已達到74億人民幣。
綠色保險
綠色保險是指針對環境風險進行管理的一種方法,綠色保險賠付的場景包括清理污染的成本、環境責任人的賠償成本還有就是環境責任人自身由于環境風險所帶來的損失。環境責任人可以通過購買綠色保險在發生意外的污染事件后通過綠色保險減少賠償的損失,或者是用來修復環境的成本。
如果相關規定對某些污染比較大的行業實施強制保險的話會提高這些行業的投資成本從而限制了這些行業的投資,也有助于綠色經濟的實現。比如說在美國清潔水法就進入美國水域的船只要強制責任保險,保障可能出現的石油污染的責任,所以這些都是叫做綠色保險。
綠色發展基金
2020年7月,中國成立第一支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近期又成立了第二支,這一支付的注冊的資金達到了885億,是由財政部生態環保部和長江經濟帶沿線的11個省市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他們出資的,主要的投向是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生態修復和國土空間的綠化。
還有就是能源資源的節約利用,綠色交通、清潔能源等綠色發展的領域等。
碳交易漸近
碳交易就是碳排放權的交易系統,是基于市場的節能減排的政策工具,用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原則是總量控制與交易,所以政府對一個或者多個產業的碳排放實施總量的控制,納入到碳交易的體系當中的企業每排放1噸二氧化碳就需要有一個單位的碳排放的配額,他可以是政府給你(目前是免費的),也可以是通過拍賣購買,也可以和其他公司進行配額交易。
碳交易的主要功能
碳交易市場是作為一種低成本減排的市場化的政策工具,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地使用,它主要有兩個功能。
第一個激勵功能,也就是激勵新能源的產業或者是非石化能源的產業以解決減排的正的外部性問題。他們其實是比如說特斯拉汽車,因為電動車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他們就有了這個配額。這個配額就是可以交易的,所以你會看到特斯拉的損益表當中很大的一塊收入是在于他的碳配額的交易的收益。
第二個是約束功能,約束功能也就是約束抑制石化能源的產業解決碳排放的負的外部性問題。這個是正外部性,一個是負外部性,從而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來改變能源結構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和治理環境污染的問題。這個就是碳交易的兩個功能。
在哪里交易?
碳交易主要在碳市場進行。碳市場是市場通過行政手段人為創造出來的一個市場,它具備價格發現和資源配置的功能,能夠促使經濟體以最低的成本完成碳減排的任務。
碳排放的交易體系是通過設定碳排放總量的目標,確定碳排放權的稀缺性,發揮市場在減排中的決定性的作用。同時碳排放權的交易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碳減排發生的邊際成本最低的主體以較低的價格實現排放控制的目標。
最后它會變成一個全球市場,哪個地方的碳配額的交易成本最低,大家就到那去買。所以政府設定碳排放的系統當中各個行業所允許排放溫室氣體的最大值,當這個值一旦確定的時候政府就要在履約的機構當中來分配可交易的碳排放額度。
碳市場中的碳交易是允許企業使用減排項目所產生的減排量來抵消他的部分碳排放,目前市場上有兩種主要產品,一種叫做額度,一種叫做碳減排指標。
排放的額度,是指政府分配給重點排放企業指定時間內碳排放的一個額度,是碳排放權的一個憑證和載體。通常是一個單位的配額相當于1噸的二氧化碳的當量。碳減排的指標,要經過認證減排量,通過第三方的認證所產生的減排量,國際碳市場當中叫CER,中國的叫做CCER,主要是來自于清潔能源的一個項目。
碳交易市場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假如在受到政府碳排放控制的行業中有兩個企業,A企業、B企業。A企業實際的排放量超出了配額,所以會配額不足。而B企業的實際排放量低于配額的,就出現了富余配額,他們之間可以做什么?以碳交易的市場化手段來解決減排的問題。
還有一類企業有很多減排項目,減排項目就產生了CCER,CCER也可以來交易。你通過和不同企業購買,誰的交易成本最低,就會從哪購買。它是一個完全市場化的手段來解決減排的問題。
中國碳市場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
中國的碳市場發展到今天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2002年到2011年,那時候主要是參與國際的CDM的項目。第二階段是2011年到2022年在上海、北京、天津等8個省市開展了碳排放權的交易的試點。第三個階段也就是從2021年開始在上海建立了全國的碳交易市場,據說在6月開始。
根據預測,2021年中國碳交易市場的成交量有望達到2.5億噸,是2020年各個試點交易所總量的3倍,成交額約60億人民幣,當2030年我們要達到碳達峰的時候累計交易額將超過1000億。
這只是現貨市場,還有衍生品市場,所以衍生品的市場的交易要遠遠超過你的現貨市場,現貨市場可能只有10%,90%是衍生品市場。碳交易又分為現貨市場、期貨市場、期權還有遠期的合約。
目前碳交易市場第一批納入的行業主要是發電,現在有2225家發電企業。今天的配額都是免費分配的,未來是不是免費分配拭目以待。我認為不會是免費分配的,肯定會通過拍賣市場。
另外一個就是抵消機制,現在重點排放可以使用CCER或是生態環境部另行公布的其他減排指標抵消不超過5%的經核查排放量,未來肯定會擴大。還有就是支撐體系,目前已經確定的注冊登記系統由湖北承建,交易系統由上海承辦,所以這兩個系統正在建設當中,根據業內專家信息可能6月份上海碳交易所就會開始交易。
未來碳交易市場會逐步擴大它的行業類別,現在是電力行業,逐步擴展到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民航等。不僅有現貨、境內市場,還有期貨、境外市場。
前不久廣州成立了一個期貨交易所,主要從事碳交易的期貨交易所,在香港可能也會成立對外交易所。這樣不僅要重塑我們的制造業,同時也會讓中國的金融行業奪回定價權。
歐盟碳交易市場的價格波動還是比較大的,一開始差不多30歐元一噸二氧化碳,最低的時候幾乎是0了?,F在將近50歐元一噸,所以這個市場是巨大的,比比特幣更加靠譜一點。在中國的碳交易試點區域,碳排放權日均成交均價差不多是40塊人民幣。
碳金融產品有哪些?
除了碳交易以外,還有碳金融產品,比如碳資產的托管,即企業將碳資產委托給資產管理機構獲得收益的一種業務。還有碳資產的拆借,借入方拆解碳資產并在約定期滿后歸還碳資產和約定收益的一個業務。
還有碳債券和碳ABS,資產證券化,債券的發行方通過發行債券或者是ABS,為他所從事與碳相關的業務進行融資的一種業務。還有就是碳資產的抵押,企業可以用碳資源作為抵押物獲得融資的一種業務。還有碳資產的售出回購,配額持有人可以賣出配額約定未來某一個時間內以約定的價格購回碳資產的一個業務。所以碳金融有很多的業態。
這不是想象出來的,已經有實施的例子,比如說有興業銀行、建設銀行、光大銀行、上海銀行還有國際的碳保理這個業務,碳金融的結構性的存款,碳基金,碳債券等。
未來全國性的交易所就在上海,可能會有哪些產品呢?比如碳配額的遠期、碳配額的質押、碳中和賣出回購計劃、CCER質押、借碳交易、碳信托、碳基金等。傳統的標的都可以換成碳資產,變成一個新的金融創新。
碳金融對控排企業有非常深遠的意義,這些都是金融創新。
首先可以降低控排企業的履約成本,比如說通過衍生品交易來對沖現貨交易的風險。通過衍生品交易提前鎖定未來的價格,分攤未來價格波動導致的風險??梢酝ㄟ^借碳業務獲得利息收入,彌補公司應對履約的采購資金。
另外一個作用是可以滿足控排企業的融資需求,比如說通過碳資產的質押回購融資業務獲得非固定性的資產標的的融資途徑。通過發行碳債券、綠色債券獲得融資,享受國家的政策補貼。通過發行碳基金豐富控排企業的融資渠道。
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想象空間巨大,你可以把傳統的金融重新做一遍,即把所有傳統的金融標的換成碳資產以后重新做一遍,就會出現一個新的領域。
友情鏈接
聯系我們
您好!您有任何需求請給我們留言喲!
意向說明
聯系信息
?? 2021 陜西科技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陜ICP備16003166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西安